科研处成功举办“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科研工作者”主题讲座

作者: 时间:2023-05-17 点击数:

2023510日下午,科研处邀请武汉大学原计算机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胡瑞敏教授,在教1-210开展了一场主题为“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科研工作者”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副校长向巍主持。参加此次讲座的人员有全校各学院教师代表和立志科研的学生代表。

 讲座开始之前,向校长隆重介绍了胡瑞敏教授,并阐明了本次讲座的目的,是对全校师生科研的培训,以提高师生的科研素质与科研水平。

讲座开始后,胡瑞敏教授首先介绍了其近年来博士生培养及竞赛获得的优异成绩,然后提出“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这一问题,他认为教育最重要的应该是给学生带来面向未知世界的梦想、勇气和智慧,而绝非只是简单地传授面向过去的既有知识,并由此引出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区别问题。其区别主要体现在培养个性化、兴趣导向、保护好奇心和想象力、学习方式的差异、乐观与挑战、成功与幸福、培养更高的价值取向7个方面。可见,现代学校,肩负着培养人和人才的双重责任,并且培养人应该放在培养人才的前面。韩愈《师说》中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也是把“传道”放在了“授业”之前。所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科研工作者,其前提是要具备一名合格的科研工作者的素质。胡教授将这些素质归纳为3点——兴趣、信心、信念。

一、兴趣能激发人的探究欲,是科学研究的原动力

胡教授指出,兴趣是一个人内在动力的源泉,是科学研究的原动力。一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必然是对科学研究保持着浓厚兴趣的。只有在兴趣的驱使下,科研工作者才有可能做好选题、调研、破题、论文写作等科研中具体而繁杂的工作。

接着,胡教授根据自己长期以来进行科研,以及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科研工作者的成功经验,给在场师生就科研中的具体各项工作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例如,选题方面,应秉持量力而行三原则——研究条件、课题难度和可能产生的影响,选择510年内有价值、有趣、有品位的选题,而这类选题一般也是学科前沿、国家重要需求或服务经济主战场的选题,其产出可概括为理论贡献、实践意义和方法创新。调研方面,时间有限,应只看与自己研究密切相关的优质文献。为此,胡教授介绍了搜索与自己研究密切相关的文献的方法,强调要甄别并精读搜索到的与自己研究密切相关的文献中的优质文献,同时还要追踪这些优质文献的作者的其他文献。概括来讲,应通过权威机构、权威学者、权威文献对自己的研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并批判与创造性地阅读与自己研究密切相关的优质文献。另外,综述是研究点选择的关键,伴随着科研活动的全过程,所以写研究型综述也是调研的重要步骤。破题方面,要与巨人同行,从问题开始,小题大做,能力不够可找人合作。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方面,应明确科学问题、分析事物现象、提出问题猜想、设计验证方案。科研工作规范方面,测试方法、实验材料和数据处理要符合国际规范,避免实验结果残缺,以偏概全。论文写作方面,胡教授指出,论文结构的论证逻辑关键是逻辑严密、故事完整、表达规范,并且总结了论文被拒的原因,一般为文章原创性低、引言问题、研究设计缺陷、数据收集过程模糊、研究结果可信度低、讨论或结论薄弱等,并鼓励在场师生论文被拒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应心态良好、仔细研读、持续坚持。

二、信心能增强人克服困难的勇气,是科学研究的内驱力

   胡教授指出,信心是力量的源泉,不仅能够激发个体潜能,而且能增强我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内驱力作用,也是一名合格的科研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犯短期结果期望过高,长期进步估计不足的错误,为此胡教授给出了他培养学生进行科研的经验,他将学生的科研分为准备、入门、改进、研究、毕业几个阶段,对学生进行阶段化培养,以使学生始终对自己的科研工作保持信心。紧接着,胡教授总结了科学研究的快速入门方法:目标驱动,明确入门应用场景、寻找合适开源资源、搭建集成测试平台、学习原理补充知识、发现问题有所创新。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如何入门科学研究,以及实验结果不理想的问题,胡教授鼓励大家,初步实验结果不好是大概率事件,此时应将实验结果分为好和不好两类,分析两类结果产生的条件差异,并从条件差中挖掘假设的错误,对场景进行细分并调整假设。科研应循序渐进,不要追求阶段跨越,以防不当目标导致的浮躁和沮丧情绪;应将固定性思维转变为成长型思维,更灵活地看待人生中的挑战,坚持就是胜利。他指出,信心是成长的标志,科研中的信心是在了解动态、完成综述,掌握原理、重现基准,集成起步、补充知识,从点到面、提升品位,申请基金、严格训练,投寄论文、迭代学习这一系列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起来的。

 

三、信念能给人强大的精神定力,是科学研究的支撑力

   胡教授认为,信念具有执着性和支撑性,为人们追求理想目标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是我们科学研究的支撑力。他引用王阳明的名言“信念的关键在于励志与坚持”,指出科研工作者应明确使命与目标,身体力行、全力以赴、不懈努力、追求理想。

最后,胡教授语重心长地说,成长模式的探索永无止境,努力不应是一句空话,不能靠简单重复别人的经历来实现成长,失败者大多都知道成功的方法,但只有成功者去做。他寄语在场师生,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完美的计划,而是说干就干的行动力。一念即起的执行力才是一个人最了不起的才华,希望大家成为具备国际视野与人文情怀、领导力、学术创新能力、社会沟通与社会服务能力的杰出人才。

讲座的最后,胡教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充分互动,他耐心解答了师生们提出的问题,其系统而有针对性的讲解赢得了阵阵热烈的掌声。在场师生都表示,胡瑞敏教授的此次讲座,增强了自己今后从事科研工作的信心,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研究方向、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选择思路,这对进一步提高我校科研水平、增强师资力量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向巍副校长最后对此次讲座进行总结,他指出我们应通过此次讲座中兴趣、信心、信念3个层次的分析,领会到教科工作中,应注重“道”不同于“术”,注重思维,他强调,工科科研与人文社科科研都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的,我们应触类旁通,以工程科学思维帮助其他学科的科研。

Copyright © 2017-2020   武汉晴川学院   鄂ICP备10004916号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中华科技产业园玉屏大道9号   邮编:43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