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2日下午,设计工程学院邀请湖北工业大学工业设计学院程文婷副教授以“设计不可见——从‘物’到‘价值’的产品系统设计”为主题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讲座。设计工程学院师生及相关专业学生参加了本次讲座,活动由设计工程学院楚东晓院长主持。
程文婷副教授的演讲从社会意义、教育意义、文化价值目标3个方面分别通过SAPAD用户行为设计、儿童文具设计、文创产品设计等案例,阐述了“设计有所为”的核心价值,是基于系统设计理念,把设计物化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走进生活,服务大众。程教授强调,物化即设计师造物的过程,是对人性的充分尊重,是基于全面、充分的前期调研,要有具体的形象和合理的逻辑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设计的价值。

一、基于情感关怀的不可见设计的社会意义
首先,程文婷副教授指出,基于情感关怀的不可见设计的社会意义在于关注用户的真实需求和体验,通过产品设计来提升用户的生活品质和体验感。随后,她列举了在“SAPAD用户行为的适龄儿童剪刀设计研究项目”的实例。在这个项目中,设计师通过对适龄儿童使用剪刀的行为研究,关注儿童的生理和心理认知发展特点,以及他们在使用剪刀时的操作体验,从而改善产品设计,促进儿童手部精细动作和认知能力的发展。这种基于情感关怀的不可见设计,实际上是在关注用户的需求和体验,以用户为中心,将用户的情感和体验融入产品设计的方方面面。通过对儿童使用剪刀行为的研究和分析,设计出更符合他们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剪刀产品,提升了儿童使用剪刀的操作体验,同时促进了他们的发展。
二、设计如何潜移默化地推进教育
然后,程文婷副教授通过解析“JROBES”儿童彩铅设计项目的案例,介绍了产品设计可以提升教育的乐趣,运用寓教于乐的模式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该项目着重于用户体验,用户(3~6岁儿童)在使用彩铅绘制作品的同时配合对应App能实现线上线下联动,通过互动游戏的方式,使用户体验到绘画的乐趣和成就感,使绘画教育的模式不再拘泥于线下静态的方式,而是通过拍摄实物画作后上传到App中使用户的作品能够“动”起来。通过这种设计,儿童在使用彩铅绘制作品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够通过互动游戏学习到更多知识。同时,将作品上传到App中后进行联动,也增加了儿童对绘画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这种设计模式能够潜移默化地促进儿童的综合素质教育,让他们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地接受到更多的教育内容。因此,基于设计来提升用户体验和乐趣的方式,可以潜移默化地推进教育。
三、基于全球本地化视野下的文化价值
接着,程文婷副教授从基于全球本地化视野下的文化价值视角出发,强调文化的多样性和本土特色,重点在于促进文化的对外传播和交流。文创产品的多样化设计形式体现了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设计模型的应用,可以从设计创意源头解决文创产品同质化和缺乏全球化设计思维等问题,从而推动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促进全球文化多样性。重构设计传统工艺是推动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将本地传统工艺融入文创产品设计,不仅可以传承和保护传统工艺,同时也可以使这些工艺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传播和认可,从而促进全球文化多样性。
讲座最后,程教授特别提醒在场学生要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设计思维实际上是围绕着“问题”来展开的,所谓“问题”是指设计各要素交织在一起时所产生的关系或矛盾。好的设计一定是“问题”的良好协调统一体。研究“问题”的方法通常是通过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到联想—创造乃至在全过程中不断评价的解决问题的模式来构筑的。每个环节都有其目标和相应的方法, 而环节与环节之间又是渐进的、循环的, 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学会用“系统方式”来解决问题。学会在观察、分析、归纳、联想、创造和评价这个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积累实践经验, 总结设计的规律。
讲座结束后,在场学生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讲座受益匪浅,此次讲座不仅使他们增长了知识面,还对他们今后的专业学习和设计创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并希望此类讲座能够多多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