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学术交流-> 正文

北斗学院举办“北斗+5G融合定位技术”学术讲座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3-04-11

为拓展学院教师和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学术气氛,2023320日下午,我院邀请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副教授、我院特聘教师郭文飞举办了题为“北斗+5G融合定位技术”的学术讲座。斗学院田茂院长和全体教师,以及20212022级导航、通信工程专业学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郭文飞老师从室内外无缝定位需求、北斗+5G融合定位技术途径及应用前景3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室内外无缝定位的需求

郭文飞副教授指出,北斗+5G融合定位是现阶段我国最热门的研究项目之一。自2000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北斗导航实验卫星成功发射以来,历经二十余年终于实现了北斗卫星全球组网。目前,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声名远扬,已经可以与GPS系统相较量。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解决了室外定位的基本需求问题,在室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能够提供较为可靠的定位性能,尤其是北斗增强定位RTDPPP可以实现亚米级、分米级定位能力,RTK可以实现厘米级定位能力。然而,卫星定位信号无法覆盖室内,信号衰落与障碍物的阻碍导致终端在特定位置无法搜索到足够数量的定位卫星,难以满足定位的必要条件,在室外密集城区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近年来,基于移动通信网的高精度定位技术有效地填补了室内高精度定位的空白,为室内高精度位置服务和室内外无缝位置服务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移动网络从4G4.5G5G演进,保障了定位能力平台的可演进性。从标准上看,定位是5G演进的一个重要特性,通信定位一体化成为未来无线通信网的基础能力。

二、北斗+5G融合定位技术途径

郭文飞副教授介绍,为了满足5G高精度室内外定位的需求,必须从两个方面对5G通信网架构进行设计:保留通信网的基本特点;有针对性地增加高精度室内外定位需求的功能。这就需要基于以下技术支持。

1)研究5G带内定位增强基站方案。5G基站包括带内定位增强基站和通用基站两种类型,研究这两种类型的基站空口满足同一标准和标准帧结构。带内定位增强基站和通用基站由统一的北斗信号进行同步网络授时。通用基站包含5G通信功能和普通的定位功能。定位增强基站主要实现高精度定位功能。该方案重点研究定位增强基站如何支持高精度下发送5G定位参考信号。

2)研究5G定位参考信号设计。需要研究支持室内外高精度定位的5G定位参考信号,包括该定位参考信号的格式、图样和采用的序列等,以及研究该参考信号有利于接收机进行高精度的定时估计和角度估计。研究3GPP标准定义的定位参考信号能否满足高精度定位需求,提出高精度的定位信号设计。

3)研究支持北斗+5G的终端方案。该终端进行基于5G信号的定位测量和基于北斗卫星的定位测量,并且结合5G基站位置信息和北斗卫星的星历信息,由终端自身进行终端位置的计算。

三、北斗+5G融合定位的应用前景

接着,郭文飞副教授介绍了北斗+5G融合定位的应用前景。他指出,随着社会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大型建筑日益增多,人们80%以上的时间处于室内环境,室内位置服务的需求正不断增加。公共安全、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公共卫生、物联网、特殊人群监护、大型场馆管理等领域都需要使用准确的室内定位信息,特别是在应对消防、矿难等紧急救援及反恐防恐活动时,室内定位信息更是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精度低成本的室内定位技术具有光明的商业前景。

基于移动通信网的高精度定位系统可以依托通信网实现高精度室内定位,无需额外构建定位网络,即可构建覆盖全国的高精度室内定位网,在节省了数以万亿的设备布设成本的同时,满足社会对高精度室内位置服务的需求。

四、总结与思考

讲座最后,郭文飞副教授与在场师生就讲座内容进行了充分互动,郭老师耐心解答师生提出的问题,并加以拓展。他对通信、导航专业的同学们寄予厚望,鼓励同学们大胆探索,为国家的科技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通过本次讲座,老师和同学们对北斗系统和5G技术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两者的技术融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次讲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为相关老师在科研方向上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维。

Copyright © 2017-2020   武汉晴川学院   鄂ICP备10004916号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中华科技产业园玉屏大道9号   邮编:430204